发布时间:2025-11-09
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源自1945年成立的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职业学校,办学八秩,源远流长,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开办航海技术、海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单位。为系统梳理学院发展脉络,传承历史文脉,凝聚精神力量,学院精心筹建院史馆,并于近日正式建成开放。这座承载学院历史记忆、彰显办学特色的文化地标,全面呈现八十年办学历程与育人成就,将成为凝聚师生校友情感、激发奋进力量的重要载体,为学院文化建设与精神传承筑牢根基。
统筹谋划定方向 多方协同聚合力
2025年3月底,学院党政联席会决议启动院史馆建设,成立由党委书记侯俊牵头、翁建军和郝国柱组成的工作专班。专班以“线上调研+线下走访”模式,实地考察招商局长江历史文化中心等展馆汲取经验,并结合实际需求,将馆址从原定的航海楼一楼北侧120㎡,调整为更适宜展陈的一楼东侧180㎡。专班明确“小而精、强叙事、重体验”及“融院史典藏、精神传承与文化浸润于一体”的核心建设理念,为后续工作划定清晰方向。
为丰富馆藏内容、凝聚师生校友力量,2025年4月,学院同步发布《关于募集航运学院院史馆基金的捐款倡议书》与《“寻找记忆中的航运学院”老物件征集启事》,得到广泛响应。最终共有219位个人(或单位)参与捐赠,募集资金46万元,同时收到一批承载历史记忆的院史实物与老照片,让院史馆更具温度与情怀。
攻坚克难赶工期 精雕细琢出精品
院史馆建设自启动起,便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三重挑战。2025年4月至6月,专班多渠道征集概念设计方案,先后对接8家专业设计公司开展20余次沟通,同步推进校内立项、概算报批与采购程序,期间学院累计召开党政联席会6次,向学校相关部门提交申请文件7份,确保各项流程高效落地。
2025年7月项目采购完成后,建设转入施工阶段。8月至10月攻坚期内,专班全力以赴,攻坚克难,高标准推进院史馆建设。刘克中院长10余次深入施工现场,实地指导空间布局优化;侯俊书记亲自撰写展墙文稿,数易其稿并反复推敲设计细节、参观动线与文案表述,力求呈现最佳效果;专班成员翁建军、郝国柱主动放弃暑假与周末休息时间,对项目图纸、历史史料、实物陈列及施工质量进行全方位把控,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落实每一项工作。
据统计,专班累计召开建设推进会30余次,仅院史馆大门、历史沿革墙等关键部位,就开展超100次修改优化。2025年11月,院史馆高质量全面建成,呈现效果远超预期,为学院办学八十周年献上厚重贺礼。

文脉传承启新程 文化阵地赋新能
院史馆以“时间为轴、事件为线、人物为点”的逻辑架构,设置“潮汕肇基 薪火始燃”“迁址武汉 由海转河”“转型探索 河海兼顾”“开启新篇 层次提升”“学科牵引 快速发展”“聚力内涵 续航新程”六大篇章,通过2万余文字和120余幅珍贵图片全景式系统展现学院办学历程,清晰镌刻前辈奋斗足迹,深刻诠释“同舟共济、乘风破浪、勇立潮头”的学院精神。学院办学80周年活动之际,一大批老校友重返母校,走进院史馆,纷纷表示院史馆不仅生动再现了学院的峥嵘岁月与育人历程,更成为他们追寻校园记忆、寄托深厚母校情感的精神家园,为每一次返校回院增添了更多温暖与念想。

图一: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何建中,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严新平等参观学院院史馆

图二: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施滨峰参观学院院史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以史为鉴,薪火相传,学院院史馆的建成开放,正是对这一重大指示精神的生动践行。它不仅系统呈现了学院厚重的历史文脉、卓越的发展成就与深厚的校友情谊,更体现了学院服务国家战略、培育行业栋梁的使命担当。未来,它将成为激励师生校友凝心聚力的文化阵地,为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图/文:郝国柱;审核:侯俊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1178号(邮编:430063)
电话:027-86581991
传真:027-86581991
微信扫一扫
版权所有 © 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