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航运学院

【特色工作】破局攻坚著院史 八秩情怀照初心 ——《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院史》正式发布

 发布时间:2025-11-12

弦歌不辍八十载,薪火相传守初心。近日,在2025航运教育高质量发展暨武汉理工大学航海技术专业办学80周年大会现场,《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院史》(以下简称《院史》)正式发布。这部凝聚全院师生校友心血的精神家谱”,以文字为舟、以图片为帆,承载着八十年办学记忆,映照出一代代航运人对教育初心的深情坚守与对家国事业的赤诚担当。

卡壳”到重启”:盛夏攻坚的突围之路

院史编撰从不是史料的简单堆砌,而是要让沉睡的历史‘活起来’,让文字带着温度、藏着故事,这份难度远超最初预期。”回忆编撰历程,学院负责同志感慨万千。20234月,院史编撰工作正式启动,却因史料散落、脉络复杂、叙事难破局等多重挑战,一度陷入停滞困境,推进举步维艰。

2024年盛夏,学院果断调整思路,重新组建由在岗教职工、退休前辈、青年骨干组成的编写组、采访组、资料组,以时不我待、攻坚克难”的劲头按下重启键”。整个暑假,7场推进会密集召开,编写架构在一次次研讨中重构完善,重点任务与时间节点逐一明确,为院史编撰筑牢航向标”。

编写组的老师们怀揣着对学院的深厚情怀,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主编负责制如稳固船舵,引领各篇章有序推进。初期策划会上,思维碰撞间勾勒出院史的清晰脉络;深夜的微信工作群里,讨论消息此起彼伏,只为一个表述的精准度反复斟酌;无数次专题研讨中,大家为一份史料的真伪、一个细节的考证争得面红耳赤,却始终朝着还原真实院史、讲好航运故事”的目标同心聚力。2024年底,初稿完成后虽未达预期,但编写组迅速开展逐章复盘,大刀阔斧优化章节框架,字斟句酌打磨文字表述,终让这部院史得以精准承载学院八十年的风雨征程与发展荣光。

史料”到故事”:穿越时空的温暖对话

院史的灵魂,从来不是冰冷的文字与数据,而是那些为学院发展倾尽全力、为航运教育奉献一生的人。”为了打捞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资料组的老师们化身执着的寻宝人”,一头扎进校档案馆的浩瀚卷帙中,在堆积如山的档案里细细搜寻;他们还专程奔赴兄弟学院调研学习,汲取编撰经验。短短两周时间,554盒档案、3000余份资料被逐一翻阅,394份有效史料被精心遴选,近万页文件被扫描留存,只为不漏掉任何一个关键细节。他们更没有忘记那些已故的前辈先贤,不辞辛劳地整理张家珍、徐显棻等老教师的生平简历与办学事迹,让这些在岁月中逐渐远去的身影,在院史中留下清晰而厚重的印记。

采访组则带着精心设计的访谈提纲,跨越千山万水,开启一场场“穿越时空的对话”。15位老领导、老教师的家中,留下了他们静心聆听、认真记录的身影;7位散落各地的校友通过邮件寄来跨越山海的回忆,字里行间满是对学院的眷恋与牵挂。15份详实的访谈实录、100余件珍贵的实物史料、一帧帧逐渐丰富的老照片,让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办学细节、师生故事,在亲历者的讲述中重新鲜活起来。最终,这些凝聚着心血的素材,化作书中100余幅生动图片、2万余字感人故事,让八十年院史有了可触摸的温度”与可感知的力量”。

成书”到传薪”:一本院史的育人使命

这不是一本‘写完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要让年轻一代读懂‘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传承航运人的精神根脉。”院长刘克中一语道破院史的核心价值。如今,这部凝结着全院智慧与情怀的院史,已被赋予明确的育人使命,成为学院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它将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 “第一课教材”,让刚踏入航运学院的学子们,在先辈们艰难办学的历程中读懂“航海人的坚守”,在学院发展的辉煌成就中坚定理想信念;它也会成为新教师培训的“必修课”,帮助年轻教师在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找准“育人方向”,传承“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教育初心。

院史的终点,正是未来的起点。”这句话道出了全院师生及校友的共同心声。翻开这本院史,从1945年广东省立潮汕高级商船职业学校驾驶科的筚路蓝缕,到如今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跻身全国航运教育前列的熠熠生辉;从抗战烽火中坚守办学的矢志不渝,到培养数万航运骨干服务国家建设的责任担当——字里行间,是一所学院与国家航运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同频共振,更是爱党爱国、海纳百川、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航运精神代代相传的生动写照。

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弦歌不辍。这部院史,既是对过往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相信在航运精神的指引下,年轻一代航运人必将接过先辈的接力棒,以初心为舵、以使命为帆,在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续写更加璀璨的华章。

(文:小雨、袁志涛;图:袁志涛;审核:侯俊)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1178号(邮编:430063)

  • 电话:027-86581991

  • 传真:027-86581991

微信扫一扫